今天是
期刊信息

刊名:行政法学研究
主办:中国政法大学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ISSN:1005-0078
CN:11-3110/D
语言:中文
周期:双月
影响因子:3.695364
数据库收录:
北大核心期刊(2000版);北大核心期刊(2008版);北大核心期刊(2011版);北大核心期刊(2014版);北大核心期刊(2017版);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扩展(2014-2016);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1998);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1999);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00-2002);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03);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04-2005);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06-2007);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08-2009);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10-2011);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12-2013);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17-2018);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19-2020);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中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期刊分类:行政法及地方法制
期刊热词:
学术专论

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一个交叉学科的崛起:新文科之下的计算法学

来源:行政法学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8-27 11:4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近年来,通过文理交叉融合促进知识体系创新的新文科越来越受到高校的重视。在法学、法经济学、法学与政治学、法学与人类学、法学与技术等交叉学科的研究和教育方面积累比较充

近年来,通过文理交叉融合促进知识体系创新的新文科越来越受到高校的重视。在法学、法经济学、法学与政治学、法学与人类学、法学与技术等交叉学科的研究和教育方面积累比较充分。在此基础上,如何建立具有明确界限和认定标准的跨学科研究,是法学学科体系重构的重大课题。计算法很可能成为法学领域一个交叉的独立学科。

以信息通信技术为杠杆,当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在迅速数字化,形成万物互联的智能网络。法治全覆盖和数字化全覆盖——二者重合,注定了法治与数字技术的紧密联系和相互支撑。

在此背景下,数据空间、数据挖掘、人工设计算法和机器学习算法越来越影响法律的制定和实施,尤其是智慧法院的建设。因此,迫切需要促进信息科学与法律的交叉学科交流,培育产学研互动的整体生态,提高交叉学科研究水平,培养复合型人才,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这也涉及到我国法治建设的战略布局,构成了法律领域新的增长极,是计算机技术研究和相关企业的一项重大任务。

信息技术赋能计算法发展

法律的理论建构和机制设计可以概括为两个基本思想:一是法学说的逻辑推理和概念计算,二是基于科学技术的实验和系统演算。前者的典型表现包括西塞罗的论文列表、概率怀疑的计算、法律学说的公理系统以及使用三段论和包含技术计算Puchta式概念。后者试图直接利用自然科学(尤其是数学)的符号、公式和方法来重构法律体系。完成数学变换;边沁试图用数学作为道德指标,并设计了一个计算幸福的程序。在法制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法数学”概念,现在以信息通信技术为杠杆,进一步演化为计算法的方兴未艾。

引言,计算法有以下五个基本维度:计量法,利用司法统计数据进行判断预测和政策分析;法律推理的计算机化主要表现在计算机专家系统软件和智能法院建设项目中存储和应用法律专业知识;多媒体时代的法律信息学和大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算法;基于互联网和合法网络结构的地图和矩阵计算形成的数据空间;数据伦理与算法 以正义为核心内容的人工智能治理。

前四个维度可以概括为如何通过计算机改进法制的问题,最后一个维度可以理解为如何通过法律系统改进计算机的问题。对上述问题的理论思考、价值反思和实践探索相互交融,形成了多层次但又紧密相连的计算规律基本图景。

人工智能“再造”法律和法律教育

当前,信息技术和数据技术的应用正在推动社会发生深刻变化。

首先,真实的物理空间和虚拟的网络空间正交交织,形成人类行为的环境,数据(信息)成为经济的动力或资源;其次,在智能网络的背景下,主要的市场交易形式从商品转向服务,带来了法制范式的转变。此外,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社会治理越来越流行,数据空间的代码和结构起到了支撑法律的作用,甚至在很多方面取代了法律。

可以说,19世纪西方工业社会和民族国家形成的现代法律体系落后于数字全球化时代生产力的发展,面临着被历史淘汰或被淘汰的挑战。自我革命。我们目前正处于计算法发展的大好时机。

其次,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驱动的法律实践成为法律研究的新课题。在科技变革时代,法律决策和执法的科技辅助系统建设如火如荼。提高审判效率的压力,成为司法机关积极应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巨大动力。此外,基于大数据智能分析和5G移动通信技术的预测警务系统和联合信用惩戒系统也广泛应用于行政执法活动。这一系列执法和司法创新实践,都迫切需要大力加强计算法研究。

中国在法律专家系统软件开发应用和智慧法院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快的进展。但是,不言而喻,法律推理及其计算机化的研究和技术操作还不是很深入和细致。最终,“人工智能+简易审判/仲裁”的司法方式极有可能成为主流,降低法律思维水平。

因此,中国计算法的一个重要目标应该是完善智能法律推理机制。其具体内容包括法律专业知识和计算机语言表达的整理、语义网络的构建、从各种数据中发现概念等。关系与生成轻量级本体机器学习、训练数据特征设计、符号接地问题解决等

实际上,在以庭审为核心的智慧法庭建设中,文理交叉融合的方法不仅可以加深对法律论证活动的理解,明确法律知识体系的结构和各个组成部分,也可以尽量遵守芬兰法律。阿尼奥所称的“微积分体系”理念,倒逼了法律解释、法律论证、利益评估、利益权衡等相关机制的改革。而且,只有将法律科学中的解释、推理、反驳和论证的研究提升到更高的阶段,人工智能系统的发展才能上升。从这个意义上讲,计算法是我国法律学科发展的新增长点,也是法律知识体系创新的重要杠杆。

文章来源:《行政法学研究》 网址: http://www.xzfxyjzz.cn/zonghexinwen/2021/0827/510.html

上一篇:反外国制裁法草案提交审议,法学专家:将充实
下一篇:迅视资管公司 人工智能“再造”法学和法学教育